首页 建筑工程环评工程师正文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考试真题及答案

微信号:chongqingkaoshi
温馨提示:1、手机浏览器识别二维码下载:助考之星APP,内含精选题库+考点解析+历年真题+冲刺密卷等多模块。随时随地学习,省时省力备考。2、微信搜索“chongqingkaoshi”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和海量真题模拟题库。
复制微信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



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 )的意见。



A 当地经济管理部门



B 当地规划管理部门



C 当地环保管理部门



D 当地国土管理部门



答案:C



解析:



根据<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环境合理性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经济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B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布置、经济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C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D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工程拆迁方案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厦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筛选评价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



B 能够反映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



C 能够反映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D 能够反映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效果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某省新建电子企业排放一种无国家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特征污染物,该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优先采用( )。



A 地方标准



B 国际通用标准



C 欧盟标准



D 某跨国企业标准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下列关于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应直接引用已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数据



B 应直接引用可行性研究文件的资料和图件



C 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D 对工艺路线进行详细分析,对污染方式和强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即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所列出的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和物料平衡



计算法、实测法、实验法。



A 类比分析法、数值模拟法



B 数值模拟法、专业判断法



C 数学解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D 类比分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资料的详尽程度,其工程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工程分析中的水平衡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雨污分流、串级使用、节约用水



B 雨污分流、中水回用、节约用水



C 清污分流、达标回用、节约用水



D 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中的水平衡应遵循的原则是“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新建铁路项目生态像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



段和具体位置上,并应特别注意( )的生态保护措施。



A 设计期



B 施工期



C 运行期



D 试运行期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从资源能源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B 从区域或行业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C 从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D 从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包括: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1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方案比选的重点



是( )。



A 项目选址



B 施工方案



C 环境监理方案



D 勘察设计方案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方案比选应符合的要求包括: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因此,对于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方案比选的重点应为项目选址。



11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8.6%,距离排气筒2km有一风景名胜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应不低于(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题中风景名胜区属于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应选择的现状监测因子至少是( )。



A NH3、H2S、二噁英



B H2S、二噁英



C NH3、二噁英



D NH3、H2S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应选择的现状监测因子至少是NH3和H2S等。



13 某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其不利季节为冬季,冬季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拟在该季节进行大气监测。下列监测布点方案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



A 至少约在NW、SE、NE、S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B 至少约在S、N、E、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C 至少约在NW、SE、S、N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D 至少约在NE、N、SW、S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答案:A



解析:



二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题中,该监测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则以其上风向东南风为0°,则分别应在SE(O°)、NE(90°)、NW(180°)、SW(270°)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1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下列关于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



B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与评价范围地形复杂程度无关



C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只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D 二级评价项目无需进行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答案:A



解析: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二级评价项目同一级评价项目一样,也需要进行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二级评价预测必须调查的常规地面气象预测项目是( )。



A 降水量



B 干球温度



C 露点温度



D 相对湿度



答案:B



解析: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根据不同评价等级预测精度要求及预测因子特征,可选择调查的观测资料的内容: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类型、海平面气压、观测站地面气压、云底高度、水平能见度等。



1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下列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



B 预测因子应根据现状评价因子而定



C 预测因子应选择所有总量控制因子



D 预测因子应选择项目排放的所有污染物



答案:A



解析: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1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二级评价项目非正常排放情况



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预测网格点处的地面日平均质量浓度



B 预测网格点处的地面年平均质量浓度



C 预测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质量浓度



D 预测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质量浓度



答案:C



解析:



根据



1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无组织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 当有多个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 属于同一生产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 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无需考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达标情况



答案:C



解析:



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接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这标后的源强。



1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不提供的基本附图是( )。



A 年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



B 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 20年以上的风玫瑰图



D 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级评价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需提供的基本附图包括:污染源点住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基本气象分析图(包括年、季风向玫瑰图等)、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温廓线、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风廓线图等)、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其中包括风向玫瑰图。



20 某项目拟向一内陆大河(Ⅲ类水质)排放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共18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三级从简



答案:B



解析:



根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污水排赦量≥10000m3/d且<20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地面水水质粪剐为Ⅲ类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21 某项目向一条小河排放污水5000m3/d。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其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至少应为( )。



A 15-30km



B 10-25km



C 5-15km



D 2-5km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对于污水排放量≥5000m3/d且<10000m3/d的小河,其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至少应为10~25km。



2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河宽大于50m的大、中河流开展水质现状调查,取样断面上需至少布设取样垂线(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5条



答案:C



解析:



2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通常应预测水体自净能力( )的环境影响。



A 一般和最大两个时段



B 最小和最大两个时段



C 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



D 任意两个时段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一、二级评价项目,应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



2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在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下列关于污染源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排入河流的间距较近的两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日.



B 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C 排人大湖(库)的间距较近的两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D 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时,海湾污染源的简化与小湖(库)相同



答案:D



解析:



进行污染源简化时,对于点源排放口位置的处理情况包括,①当排入河流的两个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②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赦臼,其排玻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③排入大潮(库)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成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被量为两者之和。三级评价时,海湾污染源的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25 预测持久性污染物在河流充分混合段中的影响浓度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推荐采用的水质预测数学模式是( )。



A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B 弗一罗模式



C 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D 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



答案:A



解析: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段,②持久性污染物;③河流为恒定流动}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26 某工厂向临近河流以点源方式排人某碱性污染物,预测该污染物(以pH表征)在河流充分混合段中的浓度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河流pH模式的



适用条件是( )。



A pH>1O



B pH≤10



C pH>9



D pH≤9



答案:D



解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pH标准限值为6~9。因为谊工厂向临近河流以点源方式排入的是碱性污染物,因此,该河流pH模式适用的条件是≤9。



2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非感潮河流水域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可不布设在( )。



A 水文特征和水质突然变化的上、下游处



B 建设项目排污口的上游



C 相关水文站附近



D 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



答案:B



解析:



河流水质取样断面设置原则应遵循:①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粱涵洞等)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取样点的布设和水样的对待与河流部分要求相同。因此,时于非感潮段河流水域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可不布设在建设项目排污口的上游。



2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属于I类建设项目的是( )。



A 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B 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建设项目



C 可能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建设项目



D 可能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l类建设项目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中在“岩(土)层”是指( )。



A 地表第一岩(土)层



B 地面至潜水面之间的岩(土)层



C 地面至潜水面之间渗透性最差的岩(土)层



D 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中的。岩(土)屡”是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



30 某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该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至少应为( )。



A 1:10000



B 1:25000



C 1:50000



D 1:100000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级评价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要求能够清晰反映建设项目与环境敏感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调查精度,建议不低于1:50000比例尺寸为宜。



3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含水层中,属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必须监测的层位是( )。



A 潜水含水层



B 项目区域的所有含水层



C 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



D 有饮用功能的含水层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监测层次应包括潜水含水层、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



32 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已有近3年内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资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 )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A 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



B 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



C 枯水期1次



D 任意水期1次



答案:D



解析:



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此题无答案。



2、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工作的有( )。



A 工程分析



B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C 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D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答案:A,C



解析:



B选项,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的工作;D选项,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的工作。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选取的说法,错误的有( )。



A 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



B 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定性评价为主



C 不能采用非导则推荐的方法



D 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



答案:B,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



3 某大型不锈钢冶炼项目(涉及重金属)选址在冶金工业园区内,项目所在地区为人口稀疏的非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环境要素中,应对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的有( )。



A 大气环境



B 振动环境



C 土壤环境



D 地下水环境



答案:A,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该大型不锈钢冶炼项目主要会产生以下污染物:①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②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六价铬、铅辞镉等重金属类和少量氰化物;③固体废物,舍重金属类的固体危险废物和炉渣。因此,在进行环境状况现状调查时,应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4 某扩建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内有在建的铁合金项目、汽车发动机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该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调查分析扩建项目现有污染源



B 调查分析扩建项目污染源



C 应调查分析铁合金项目污染源



D 应调查分析汽车发动机项目污染源



答案:A,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因此,该项目进行大气污染源调查时只需调查分析扩建项目污染源、现有污染源。



5 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3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模式有( )。



A 估算模式



B ADMS模式



C AERMOD模式



D 箱模式



答案: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均可用于评价等级一、二级,评价范围≤50km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在进行受纳河流水质现状调查时,下列污染物中,属于食品工业建设项目特征水质参数的有( )。



A 石油类



B 苯胺类



C 悬浮物



D 大肠杆菌数



答案: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食品工业建设项目进行受纳河流水质现状调查时,所需特征水质参数包括:COD、BOD5、悬浮物、pH、溶解氧、挥发性酚、大肠杆茵数。



7 某海港航道工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缴,需预测工程施工期悬浮物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可以采用的海湾数学模式有( )。



A S-P模式



B ADI水质模式



C 特征理论水质模式



D 约瑟夫一新德那模式



答案: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对于评价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工程,建议采用ADI潮流模式计算流场,采用ADl水质模式预测水质;也可以采用特征理论模式计算流场,采用特征理论水质模式预测水质,其中Mx、My的确定可以采用爱一兰法。



8 北方某内陆城市建设一地下水集中开采供水水源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可能有( )。



A 岩溶塌陷



B 海水入侵



C 土壤沼泽化



D 地面沉降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流地开发建设及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识别包括:④水源地开发(或调承)对区域(或调水工程沿线)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彰响;②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③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其中,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可引起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9 某Ⅱ类建设项目位于区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承环境》,该项目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叙述( )。



A 单井出水量的变化情况



B 含水层疏干面积



C 漏斗中心水位下降幅度



D 土地荒漠化变化情况



答案:A,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状况分析,应叙述地下水水住降落漏斗的面积、漏斗中心水位的下降幅度、下降速度及箕与地下水开采量时空分布的关系,单井出水量的变化情况,含水层蔬干面积等,阐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发展过程,为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依据。



1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与现场测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应采用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



B 采集前应先测量井孔地下水水位



C 应进行全井孔清洗



D 特征因子应在现场测定



答案:A,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进行水质样品采集与现场测定时需注意: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自动式采样泵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样品采集前,应先测量井孔地下水水位(或地下水水位埋藏深度)并做好记录,然后采用潜水泵或离心泵对采样井(孔)进行全井孔清洗,抽汲的水量不得小于3倍的井筒水(量)体积;pH、溶解氧(DO)、水温等不稳定项目应在现场测定。



11 已知线声源长度为l0,在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r0和r处声压级分别为lp,(r0)和lp,(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下列关于线声源简化条件和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当r>l0且ro



B 当r>l0且ro>l0时,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点声源,且lp(r)=lp(ro)-20lg(r/ro)



C 当r



D 当r



答案:B,D



编辑推荐: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最新考试大纲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准考证打印信息汇总



(责任编辑:)



微信公众号



网校手机版

版权声明

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个人、企业、单位等提供发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考生查看最新招考动态之目的,如有疑虑,请查看官方网站。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如有不真实、不准确或侵权的,请联系删除 邮箱:921767615@qq.com
本站属于公益非盈利性网站,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的理解与支持,本站才能长久正常运营下去,才能更好地为喜欢本站的考友们做好信息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yanxuan123.com/post/28410.html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