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工程环评工程师正文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考试真题完整版

微信号:chongqingkaoshi
温馨提示:1、手机浏览器识别二维码下载:助考之星APP,内含精选题库+考点解析+历年真题+冲刺密卷等多模块。随时随地学习,省时省力备考。2、微信搜索“chongqingkaoshi”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和海量真题模拟题库。
复制微信号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A.环境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产品质量标准



【答案】A



【解析】环境标准的作用包括:①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③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驶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④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⑤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⑥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2.下列关于环境功能区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别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反之,则相反



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依据的



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不一定一一对应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区类别一一对应



【答案】C



【解析】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首先,排放标准限值建立在经济可行的控制技术基础上,不分级别。制定国家排放标准,明确以技术为依据,采用“污染物迭标技术”,即现阶段所能达到的经济可行的最佳实用控制技术为标准的制定像据。其次,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由地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制定排八特殊保护区的排放标准。逐步改变目前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时应的关系,超前时间段不分级别,现时问段可以维持,以便管理部门的运步过渡。



3.环境基础标准是( )的基础。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样品标准



D.环境标准体系



【答案】D



【解析】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是环境标准的“标准”,它对统一、规范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具有指导的作用.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石。



4.管理性监督主要由( )负责,体现对标准实施的监察与督导。



A.排污单位



B.地方主管部门



C.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C



【解析】标准实施的监督可分为自我监督和管理性监督。自我监督主要由排污单位度其主管部门承扭,其基本出发点主要是“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管理性监督主要由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体现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与督导。其基本出发点是“达标”,采用的手段一般为监督性监测和检查、抽查。



5.排放标准的作用对象是( ),污染源排污量水平与生产工艺和处理技术密切相关。



A.污染物



B.污染源



C.环境背景



D.环境质量



【答案】B



【解析】排放标准的作用对象是污染源,污染源排污量水平与生产工艺和处理技术密切相关。



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



A.调查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报告书修订评审阶段



B.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论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C.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阶段,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阶段,评结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



D.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



【答案】B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C、D两项都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而非工作程序。



7.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定量化程度高、再现性好的方法是( )。



A.类比调查法



B.数学模式法



C.物理模型法



D.专业判断法



【答案】C



【解析】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中,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一般情况此方法应首先考虑。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法。类比分析法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常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判断法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对于难定量估测,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无法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



8.所有的建设项目均应分析()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A.建设过程



B.生产运行阶段



C.服务期满阶段



D.退役阶段



【答案】B



【解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生产运行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9.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 )的环境影响。



A.多个质量参数



B.单个质量参数



C.单个环境要素



D.多个环境要素



【答案】B



【解析】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应注意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



10.工程分析时,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方法是( )。



A.物料平衡计算法



B.专业判断法



C.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答案】A



【解析】物料平衡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照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



11.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



B.现场调查法



C.收集资料法



D.遥感的方法



【答案】B



【解析】常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①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工作量小,但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有待补充;②现场调查法,工作量大、限制因素较多,可针对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但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区域的环境特点,精度较低,一般用于辅助性调查。



12.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半定量性质的方法是( )。



A.类比调查法



B.数学模式法



C.物理模型法



D.专业判断法



【答案】A



【解析】环境影响预测的四种方法包括:①教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查,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②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③类比分析法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④专业判断法能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对于难定量估测,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无法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



13.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对其所在地区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至少应为最近( )年。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长期气象条件指过到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在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1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



A.6



B.8



C.10



D.12



【答案】A



【解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级评价项目,监督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督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督,否则,可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15.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的是( )。



A.Pmax≥80%或D10%≥5km



B.Pmax≥80%,且D10%≥5km



C.Pmax≥60%或D10%≥3km



D.Pmax≥160%且D10%≥3km



【答案】B



16.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答案】C



【解析】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本题的Pmax取15%,D10%为1. 2km。按照导则只要满足条件Pmax<10%或d10% 10%.但D10%<1. 3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因此本题为三级。



17.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



A.6km为直径的圆



B.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



C.12km为边长的矩形



D.主导风向为主轴的12km为边长的矩形



【答案】C



【解析】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被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X 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此题D10% =6km,所以评价范围为;以6km为半径的圆或12km为边长的矩形。



18.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D.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



【答案】B



【解析】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采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尚空气象探测资料。



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02的二级标准的1h平均浓度限值是()mg/m3。



A.0.15



B.0.20



C.0.30



D.0.50



【答案】D



【解析】无



20.风景名胜区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类区。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A



【解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2012)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调整为两类,包括:①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②二粪区为居住区、商业变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责任编辑:)



微信公众号



网校手机版

版权声明

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个人、企业、单位等提供发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考生查看最新招考动态之目的,如有疑虑,请查看官方网站。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如有不真实、不准确或侵权的,请联系删除 邮箱:921767615@qq.com
本站属于公益非盈利性网站,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的理解与支持,本站才能长久正常运营下去,才能更好地为喜欢本站的考友们做好信息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yanxuan123.com/post/28412.html

搜索